别人登基施仁政,薛昌韫登基,兴牢狱?
薛昌韫几回剖析心真,薛雯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,皆没有往心里去,不是因为她冷多疑,实在是没有人比她更门儿清这个监国究竟是怎么回事、薛昌韫为何朝中初定百废待兴之时就要离京了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一章继续阅读!)
说白了,君君臣臣,君主的要像君的样,臣的要像臣的样,那所谓的“智伯以国士待我,我故以国士报之”,这始终是臣的思路。
——当初那些风风光光走上任的代行职大臣们,如今早已是死的死关的关,少数好运气的,才能赚一个全家放,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薛昌煜的心腹,当然要斩草除一个不留,但并不代表这些就是全了。
薛雯不是。
先天后天的一切都决定了,不于什么样的位置,置什么样的境地,薛雯永远都会是君主的思路。
再加上薛雯平素也实在是忙。
——想用几句轻飘飘动人心魄的话语就让我给你卖命?省省吧,不如拿儿实惠的东西。
见得多了,与一开始相比,两人也渐渐熟稔些了,可也仅限于“些许”,皇上与太后的意思,这两人心里都明镜一般,也都不抵,有亲近的意愿,但,都不甚得其法。
所以这件事,薛雯起来最合适——她涉足朝事多年,满朝文武早已经默认了她的存在,又曾是先帝钦的监国之人,又不曾打紫禁城这样的留有争议之事···可以说,从某意义上来说,她比薛昌韫更用得上“名正言顺”这四个字······
朝中,废帝余孽犹存——怎么查?查多?查来以后怎么置?都乃是手的山芋。
薛雯这才欣然接受,这才是投桃报李等价换,也自然要替他办事了。
——反之,倒是张初常见······
从立场、从份、从能力、从资格、从动机,舍她其谁?
“除了与朕有关的军机送到前线,别的一应事由,无论大小,皇妹皆可自专”,就是薛昌韫给的实惠东西,是他给的诚意。
用人朝前,薛昌韫当然要对她说好听话儿了,倒不是说薛雯就觉着他对自己连定的兄妹分都没有、都是戏的,但真要为他的话动,豁自己去还报此···那就成了大傻了。
再加上当年,诚安公主与胡伏宜为了在薛昌煜的手底保全薛雯的命,曾促成了薛雯当着八辅臣的面与薛昌煜两相对峙,一度剑弩张。
不能这么办啊!
若碰巧找着个话题了呢,便你来我往谈半日,大多数找不着话题的时候,就君臣奏对疏离寡淡——毫无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