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================
──萧琰得知儿将随军亲至前线,是在卫平军攻宁泉当晚。
送来密报的是潜龙卫,里提及的不光有「太领军押粮」这个最终决定,还有事的前因后果。从姚景迁夜来访、萧宸震怒急召楼辉萧瑜,到几人讨论的容和后续的调查展,堪称事无钜细、无有遗漏,让帝王纵置千里之外,仍得以在最短时间迅速厘清朝中的状况。
受前生记忆的影响,萧琰对让儿踏足北疆的事一直心存抗拒。故乍然得知这个消息时,帝王本能的反应便是一声气急败坏的「胡闹」、和对楼辉与萧瑜阻拦不力的不满。只是初始的愤怒焦急过后,看着密报中载着的,萧琰虽依旧余怒难消,气愤的对象却已从和两位心腹侧近转为了姚景迁、在背后挑风挑雨的陆氏──萧宸并没有怀疑错人──一党……和自己。
案虽是在太监国时发生的,可冰冻三尺、非一日之寒,若非他低估了陆氏的野心、估了姚景迁修齐家的本事,事又怎会发展到如此地步?
虽说密之事可大可小、对准备充足的征北军也不至于带来太大的影响,但一想到他为提升威信的安排反而成了政敌用以攻击宸儿的手段,便不免让帝王郁闷自责非常。
──若不是他与宸儿关系非同一般,类似事一再发生的结果,怕就是父离心、反目成仇了。
一想到为此背负的猜疑和不安,萧琰便心疼不已。只是心疼归心疼,一想到那孩居然罔顾他临行前的叮嘱执意来此,即使帝王同样对儿的面影气息思念不已,心底的担忧气恼却仍胜上了一筹。
孟瀚的愚蠢虽让儿的境极为被动,可宸儿的权柄、地位全都来自于他,有资格剥夺一切的也只有他,朝中谤议再多又有什么要?陆氏心再大,多也就能耍耍嘴、使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罢了,对有楼相和五弟为倚仗,又掌着太卫队和禁军调遣之权的宸儿威胁有限。宸儿只需忍一时之气,待他归京,一切麻烦自然烟消云散。
但宸儿不仅没忍,还了这样的决定。
──以太之亲自押粮、将自安危与荣辱尽系于此,确实是打消旁人猜疑的最好方式。毕竟,陆氏之所以拿孟瀚当突破挑唆煽动,就是希望那个蠢货能在辎重粮草方面动手脚、从而让自己生「太是否等不及了」的疑虑。而宸儿这么,不光确保了粮草安全无虞、也证明了自个儿确无不臣之心,说是一箭双鵰也不为过;也难怪楼辉和五弟无视于他临行前的百般调托、仍旧同意让宸儿离京北上了。
可无论儿的理由再怎么充分,萧琰对这样的决定都难以苟同。事实上,若非清楚宸儿多半早就离了京、甚至可能连关都了,帝王早就派人快传旨、勒令太留守京城不准妄为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